“个人的感性印象里,山西作家总是以群的形象站在一起,共同形成一种山西文学精神。”8月13日,“新世纪 三晋新锐 作家群研讨会”在北京现代文学馆隆重召开,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开场讲话里这样说道。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平,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悦娥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因为这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山西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张锐锋、葛水平、李骏虎、刘慈欣等山西作家代表与省内外专家80余人到会,也被视为山西作家有史以来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亮相。
山西是一个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并以乡村题材小说为强项的文学大省,曾以“山药蛋派”和成一、李锐、张平、张石山等“晋军崛起”作家为代表,在全国文学格局中,占据领先位置,最特别的是以代际传承为特点,文脉不断。“新世纪以来,山西文学进入一个闷头创作时期,一个最努力,最平静,也是最有收获的时期,佳作不断,屡获大奖。”张平说。除老作家们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活力外,以“60后”为主力,“70后”“80后”“90后”的作家也亮点纷呈,崛起一个新的创作集群:“三晋新锐”作家群。其中,刘慈欣获美国科幻文学雨果奖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葛水平、李骏虎、吕新先后获鲁迅文学奖,张锐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不少作家还先后获得了诸如庄重文文学奖、郭沫若诗歌散文奖、冰心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鲁彦周文学奖,引起全国文坛关注。
与会专家从地域、审美、传统、现代等多维度对山西作家创作进行了解读。他们认为,从创作风格而言,有继续关注农村题材,比较突出地显现出赵树理等老一辈作家创作追求,但又有新的拓展的作家如葛水平、李骏虎、王保忠、杨凤喜、陈克海、韩思忠、张乐朋等;有从本土出发,在文体、题材、语言、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比较明显地表现出现代派色彩,具有不同程度先锋性的作家如吕新、孙频、唐晋、杨遥、手指、李燕蓉、小岸、马牛、汉家等;在散文文体的创新、题材的拓展等方面,出现了张锐锋、玄武、聂尔、闫文盛、赵树义、蒋殊、白琳等;在纪实文学创作方面,除赵瑜等老一代作家外,鲁顺民、黄风、郭万新、柴然、江雪等也势头强劲;诗歌创作方面,出现了雷霆、石头、温建生、王立世、张二棍等。
尤其在网络创作上,山西被誉为是中国网络文学中最典型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地区。如近期热播网剧《余罪》,就是根据我省作家常书欣的《刑侦笔记》改编的。网络作家表现活跃,出现了诸如陈风笑、汪洪、谢荣鹏等优秀网络作家;科幻文学更是一枝独秀,以刘慈欣为代表,为中国文学争得了荣誉;文学理论与评论方面也出现了王春林、阎秋霞、崔昕平、刘芳坤、吴言、赵春秀、金春平等评论家;此外,老作家们、女作家群创作等方面也很活跃。大家认为,这批作家比较典型地接受了民族审美传统,特别是“文以载道”“道法自然”等,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赵树理等创作精神与人格操守的影响。同时,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结合文学发展的新条件,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品格。他们的文化之根,是民族的、中国的;他们的艺术表达,是多样的、丰富的。他们脚踩坚实的大地,心向广袤的天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优良传统,关注现实生活,不断开拓创新,既拥有深厚的传统,传承了民族文化的血脉,又不封闭、不保守,结合时代精神探索创新,在民族审美的传承与再造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刘慈欣作为山西作家代表发言。他认为文学想要获得生命力,必须获得市场。如果赵树理活在当下,以他天量的销量,拿版税的话会在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只有回归大众,消除文学和市场的对立,才能占据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