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两股热浪在互联网炸开了锅:
京东刘强东与外卖骑手喝酒的视频播放破亿
网络小说《绍宋》主角御驾亲征救韩世忠的视频被刷屏式转发。
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像照妖镜般探出了当代年轻人集体焦虑的病灶。
《绍宋》,一部完结四年的网络小说,在漫画的再叙述下于短视频平台火出了圈。
漫画相关播放量突破15亿,原著小说阅读量暴涨1322%,多次登上畅销榜前5,连实体书都卖断货了!
很多人好奇:
为什么一个穿越历史文,能在年轻人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能引发了一场集体的情感共鸣?
其实答案早就藏在小说里,它用历史故事,全新的角色塑造,精准戳中了当代年轻人最隐秘的心事。
年轻人期待遇到那个能"龙纛前压"“驾来救你”的人
《绍宋》里的主角,是一名来自现代的大学生赵玖,他灵魂穿越成了宋高宗。
作为一个不记得多少科技知识,背不了几首古诗词,没有武力值,更没有任何“系统金手指”的穿越者,一个前期"见杀人就吓尿"的皇帝,按说应该躲在后方指挥。
但他,却在最危险的时候,不顾心中恐惧"龙纛前压",带领将士们冲锋陷阵,喊出“给我压上去!压上去!”,甚至为救陷入险境的将领,以身犯险。
这种行为和人格魅力,让年轻人为之叹服,几乎每一个和《绍宋》有关的视频下,都能看到“功高莫过救驾,但要是驾来救你呢?”这句话。
这种巨大的情感共鸣,显然并不是带入了主角,而是带入了被主角营救的将士。
现实中,有多少领导愿意陪着一线员工深夜和节假日加班呢?
又有几个年轻人没有遇到过领导的PUA呢?
无论何事,有风险,这些领导们就会躲得远远,尽量撇清关系,随时做好划清界限的准备。
但事情办成,又都第一时间跳出来摘果子。贬低年轻人功劳的同时,还不忘在各个场合强调自己的领导有方。
一根玉带拴住了跋扈野马
小说开场,在金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获悉“韩世忠叛乱”是一场误会、重获安全的文官们,施展出他们“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的祖传本领,对那位抗金名将、刚烈忠诚的韩世忠发起弹劾。
面对无端指责,出身草莽、性情直爽的“大老粗”,人称“泼韩五”的韩世忠感到万分冤枉。
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面对这些心怀叵测的文官们,虽满腔愤怒,但也一时之间难以组织语言为自己辩驳。
这个情节,让很多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现实生活中,当你被误解、被无端指责,压力山大的时候,“围观者”不仅不帮忙,还在旁边充满恶意的推波助澜,接话茬、起哄、拱火甚至落井下石。
还有人虽然不是恶意,但却轻易就给你下了结论。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事先做好准备,又不具备与人斗嘴的经验,那这种孤立无援、分外憋屈的感觉,和韩世忠在小说里的处境简直一模一样。
但是,小说中主角赵玖并未轻信文臣们的一面之词,在公正裁决之后,更是解下自己贴身佩戴的玉腰带,亲手赠予韩世忠,并为其佩戴,为他“扶腰”,传达出极高的尊重、信任与认可。
半只鸭子喂饱了吞金巨兽
小说的另一个场景,八公山下,主角深夜冒着被金兵发现的风险,乘小船渡淮水,为下蔡城的张太尉亲自送去了半只鸭子,换取了“巨贪”张太尉的效死忠心,宁愿散尽家财给所有守城将士,也要阻挡金兵进军的脚步,死守下蔡城。
张太尉不差钱,也不差兵。
但是当“官家”不摆架子,以诚相待,以礼相敬,以兄弟的态度对他时,他甚至愿意散尽家财,以命回报。
这种上位者不摆架子,充满人情味的形象,一直都是大众所推崇且期待的。
此前,刘强东在大排档向外卖骑手敬酒被疯狂点赞的背后逻辑正是如此。
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之恩
年轻人对于“尊重”“平等”的情感投射
“腰带”作为贴身之物象征着极高的尊重、信任与认可。
“半只鸭子”则像是朋友兄弟间的日常分享。
两者均蕴含了“十足的温度”。
这种细腻且充满人情味的情节描写,打破了众多传统历史网文中依靠权谋、暴力控制人心的套路,展现出一种柔软而又坚定的力量。
它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知遇之恩”,又融合了现代社会所强调的“平等、尊重”,使得这两个情节在年轻读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而这种共鸣的背后,恰恰也是年轻一代对理想领导形象的期盼。
现如今,多数领导、老板既无法向年轻人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奖励,又不愿进行必要的情感投入,这就导致出现所谓的“90后摸鱼躺平”“00后整顿职场”的网络热梗。
并不是,90后、00后特殊,不是他们没有梦想,没有奋斗之心,而是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相当一部分90后、00后都是小康家庭,没有基础的生存压力。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企业和领导者们既无法向年轻人提供明确可触摸的薪资和奖励,又不能给予关心、尊重与认可,一直沿用“老派管理手段”。
以辞退做威胁,以降薪扣工资做手段,以洗脑似的格局观、狼性文化做训。
动辄辱骂打压,一句真诚的感谢、一个体贴的举动都没有。
那么,很难期待年轻人会有归属感,更无从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书中,由于主角的存在,有关岳飞的历史遗憾也得以消解。
让读者不得不感慨,“如果遇到的是这位官家,那该多好。”、“历史本该如此”。此种情绪所致,更是纷纷前往杭州岳王庙打卡缅怀。
读者对于主角从初期的“代入”到“敬仰”
《绍宋》:一部网文照进现实的职场寓言
《绍宋》里,那位在废墟上重建江山的穿越者“赵玖”,与格子间里熬夜改方案的年轻读者们,都在各自的战场上演绎着惊人相似的生存史诗。
在职场,每每谈及“薪酬”“奖金”“报销”这些禁忌词汇时,管理者总是娴熟地掏出“行业寒冬”“大环境不景气”“走流程”等挡箭牌,将劳动者的期待和积极性慢慢消解在话术迷宫中。
这种统一的境遇,让“996”“007”“35岁退休”“牛马”等戏谑词汇成为打工人解构现实的黑色幽默。
“一将功成万骨枯”原来每天都在写字楼里上演,让现代职场也有了忠烈祠般的悲壮。
《绍宋》主角赵玖从战战兢兢到济世担当的成长轨迹,更是职场人的真实写照,毕竟谁不是从“小白”起步,在恐惧中学习,在担当中蜕变?
有趣的是,很多读者一开始把自己代入到小说的主角,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越往后看,敬仰之心开始涌现,“这个主角,带入不了,设身处地,自己做不到。”
尤其是漫画,漫画里主角现代形象的设计,那英姿飒爽中透着的伟人气度,让很多人突然觉得,这不就是课本里那个"换了人间"的背影吗?
这种心理转变,本质上是对"理想人格"的集体想象。
显然,当我们以现实视角重审《绍宋》这部小说时,会发现每个在996洪流中挣扎的职场人都在进行着类似的“南渡”,也恰好正站在“八公山下”“淮水之畔”。
这双重的共鸣构成了历史叙事最为动人的现实回响。
漫画+短视频
《绍宋》爆火的背后是阅文的又一次胜利
当历史叙事撞上短视频风口,今年上半年《绍宋》完成了一场惊艳的文化转码。
漫画家用细腻笔触勾勒出小说主角鲜活的形象与战场热血,用视觉冲击力将《绍宋》的故事完美呈现,再加上短视频博主的几十秒“高光剪辑”,更是精准戳中打工人的期待。
数据显示,《绍宋》改编漫画上线后,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爆火,《绍宋》迅速出圈,带动原著阅读量环比激增1322%,
毫无疑问,《绍宋》成为阅文集团“网络文学IP开发”的又一标杆案例。这部历史题材网文的破圈,再次证明了其在IP价值挖掘和全产业链开发方面的能力。
《绍宋》能带给创作者的启示:
好故事是源于对人性的洞察
当一部历史架空小说成为年轻人的情绪出口,《绍宋》的破圈揭示了一个永恒的创作真理: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人们对公平的渴望、对尊严的坚守、对成长的期盼,始终如出一辙。
最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对人性深处的精准描摹。
你的故事里,有没有能让读者们眼眶发热的瞬间?
有没有能让90、00后热血沸腾的设定?
再精妙的流量玩法,也敌不过一个直击时代痛点的好故事。
那些在抖音评论区刷屏的“教员背影图”,那些关于“驾来救你”的热烈讨论,都在诉说这个真相。
这才是《绍宋》引发集体共鸣的深层密码,它让我们在历史镜像中,照见了自己不曾改变的初心。
历史或许不会重复,但人性的回声永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