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将提出“关于对网络文学侵权盗版行为加大打击惩处力度的提案”的建议。
潘凯雄表示,目前各种侵权盗版行为严重干扰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网络文学面临盗版侵权的‘三座大山‘――部分APP、搜索引擎、应用市场。”
潘凯雄表示,网络文学盗版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搭建盗版平台不仅成本低,而且从网站设计运营、内容导入,到广告联盟的利益获取、搜索引擎的流量分发,整个网络文学盗版市场已形成某种产业化和规模化。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达到60.28亿元,截至2020年12月,重点盗版平台月活跃用户量整体达727.4万,月人均使用时长近19小时,月人均启动次数更是高达115次。
基于此,潘凯雄提出以下五点具体建议:
1、针对负面商誉显著的盗版平台实施精准打击,升级处置措施;
2、完善网络“避风港规则”;
3、压实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广告联盟等平台主体自治责任,斩断盗版利益链;
4、尊重网络文学作品价值,加大盗版惩罚和判赔力度;
5、建立网络文学版权链,以科技助力反盗版。
具体而言,潘凯雄认为,在网络文学侵权行为中,一些网络服务商往往依据“避风港原则”逃避可能存在的责任,例如为盗版阅读提供转码优化的搜索引擎和提供聚合技术的浏览器,就以技术中立为由免除侵权的责任。
潘凯雄认为,现有“避风港原则”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应限制其在当下的滥用,并根据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做出修订,明确搜索引擎、浏览器等网络服务商要承担更多的注意义务和审查义务,对屡禁不止的盗版站点形成有效制约。
此外,他建议加大盗版惩罚和判赔力度。
现实中,盗版平台被举报后,往往只是下架整改或象征性地赔偿金额,其背后高额利益的驱动为盗版侵权行为留下了“再犯”的空间。
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于2021年6月开始实施,增加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实践中,对惩罚性赔偿基数的认定往往是一个难点。
建议文字作品惩罚性赔偿基数的计算在参考有关部门制定的文字作品基本稿酬标准,还要充分考量网络文学的版权价值,让盗版者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付出足够的代价。
最后,潘凯雄建议监管部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灵活运用具备追根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的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为网络文学维权提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