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巨量引擎和多方行业数据交叉验证,漫剧市场规模预计年内能稳稳站上200亿量级,相关企业数量也有望突破数十万家。
这不是凭空出现的热度,从平台的动作到市场的反馈,早就藏着答案。
政策与平台齐发力,把产业架子搭了起来
漫剧能火,离不开政策和平台的双重托举。
头部玩家们早就嗅到了机会,纷纷下场布局。
抖音的动作很实在:开放番茄小说里超6万部IP给创作者挑,还给出单集5000到2万元的制作补贴,甚至拿出年预算超2亿的钱来采买精品漫剧。
B站也没落后,3月就把动漫短剧列为重点方向,6月的“觉醒计划”更狠,最高能100%覆盖制作成本,分成比例给到80%。
快手2月就成立了专项小组,到了暑期又加码“星漫计划”和“暑期超燃漫剧季”,流量和补贴一起送。
就连YY直播都插了一脚,旗下麦絮厂牌联合百度做了部《权谋之帝王心术》,从剧本生成到画面呈现全靠AI驱动,算是把技术链路走通了。
地方政府也没闲着,以浙江为例,杭州余杭区直接设了2亿元的文化艺术发展基金,重点项目最多能拿1000万扶持,制作配套费也能补到100万,摆明了要把区域内的漫剧产业扶起来。
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了市场的热烈回应
政策和钱砸下去,市场立马给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先看供给端,2025年上半年就上线了3000部漫剧,比之前环比暴涨603%,每周都有超过110部在制作中,供给量保持着83%的复合增长,这个速度远超行业预期。
用户这边更热闹,播放量、点赞量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92%、105%,早在2024年第四季度,光是观看人次就突破了20亿。
更让人意外的是商业化能力,近半年漫剧的流水规模,比2024年直接翻了12倍。
就说抖音,去年上半年自然流付费还是0,现在每天能超1000万,投流的日消耗也从1万涨到400万,日均GMV早破了千万。有10部动态漫的累计消耗超500万,排第一的那部更是突破了千万级。
爆款作品也接二连三冒出来,抖音上《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我在末日当僵尸》都刷到了1.9亿播放;《我能回溯时间》光原生充值就超500万。
红果平台的《别人求生我享乐》更有意思,上线两个月播放破755万,全网累计超1264万,估计总收入能到120-150万元。
B站那边,《炼气练了三千年》全平台收益快800万了,《我独自拯救反派》还有4.5万用户自愿付费“充电”,观众的认可很直接。
踩中三大风口,AI成了破局关键
漫剧能这么快起来,其实是刚好踩中了三个风口。
首先是微短剧已经把商业模式跑通了,漫剧直接能借鉴。
其次是二次元市场的底子够厚。
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超3200亿,泛二次元用户有5.03亿,这些人本来就爱为喜欢的内容付费,自然成了漫剧的核心观众。
最关键的还是AI技术,直接解决了产能问题。
业内有团队测算,10人的小组,用AI技术,45天就做完了50集,AI参与度超过50%,上线5天播放就能破500万。
更划算的是,成本降了58%,制作周期缩短53%。
现在做一部AI漫剧,成本也就10-15万元,是传统短剧的四分之一,一个月能出20-30部,而且“测出率”(能跑通盈利的比例)高达50%-75%,比传统短剧靠谱多了。
AI还让漫剧有了独特优势。
像《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里的神话场景、《铁姬钢兵》的科幻画面,真人短剧拍起来又贵又难,但AI做起来得心应手。
而且漫剧不只吸引年轻人,连30-50岁的群体也在看,跳出了真人短剧主打下沉市场的局限,等于开辟了新空间。
有潜力但也有坑,未来值得期待
不过话说回来,漫剧现在还是“新手期”。
内容撞车的不少,版权乱象也没解决,AI技术怎么用得更好也还在摸索。
但该说不说,市场底子好啊,毕竟5.03亿泛二次元用户在这儿,3200亿的动漫产业底盘在这儿,再加上政策和技术一直给劲儿,这股200亿级的新势力,未来肯定还有大动静。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刷到的漫剧会更精致、更多元,说不定还能冒出几个现象级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