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视角>正文

文汇报: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缘何频频被指“毁原著”

时间:2017-06-13 17:28:05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韩思琪 字号:TT

QQ截图20170613145838.png

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的不断增大,近年来,网络IP改编类的作品几乎包揽了热门影视的TOP名额。

其中尽管有《甄嬛传》《步步惊心》《琅琊榜》等叫好叫座的作品,但更多的网文改编剧与原作口碑相去甚远、甚至给大众留下了“渣特效、面瘫演技、替身抠图、念数字台词、天价片酬、抄袭风波”等一系列“业界毒瘤”式印象的剧集。而在对这一波井喷式涌现的改编作品进行评价时,“毁原著”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明明原著还不错,为什么改编成影视剧就差评了?

将小说原著中血肉饱满的人物扁平化、脸谱化,是很多网络IP改编剧的通病

通常,越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改编的容错率就越低,被“封神”的网络小说也是同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当读者心中关于角色的万千想象,都汇于同一个影视形象时,改编那些万千粉丝在一身的网络小说,面对的就更像是一场豪赌,可能一招翻盘,也可能打烂一手好牌。

“毁原著”的改编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品从设定到故事情节的改动极大、面目全非,更像是借IP之名完成的一次衍生创作。

有网友表示自己“可能看了一个假小说”,还有此前大火的“盗墓”题材,从《九层妖塔》到《盗墓笔记》,让“原著党”都表示自己无从“剧透”,因为“这根本是一个新的故事”!

萧鼎的小说《诛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深刻思考被《青云志》演绎后,就变成了“降维”的仙侠言情。

很多改编剧无论是何种题材与主题,到最后都会变成言情味儿的偶像剧。虽然搭建起了宏大的世界观设定,内里却只是难以动人的苍白故事。

故事的逻辑线、感情线都只服务于“硬凑CP (组合)”,若是碰到毫无演技的表演,那就只余满屏的“尴尬”了。

如今的电视剧播出后,组CP无疑是影视剧最大限度同时也最为省力的“圈粉”策略。

因为CP兜售的是人物设定,即便情节不能抓人、甚至故事完成度不高,只需要抛出一些细节,靠“脑补”就可以戳中粉丝的萌点。

另一种情况则是人物形象的崩坏。

将小说原著中血肉饱满的人物扁平化、脸谱化,是很多网络IP改编剧的通病。

例如有角色在小说中原是众人心中的超凡君子,胸怀高远、无懈可击的玉树临风,在电视剧的改编中却最终“入魔”。例如有剧中的角色最终被魔性所掌控、失去自我,抹掉了小说中雄才大略、力挽狂澜的设定。

“反派”的身份天然成为故事的矛盾和推进点,配角一定是恶毒的、并最终被正义的主角所战胜———不是正义的胜利,而是胜利即正义。

与此同时,制作上的粗鄙也使文字在向影像转化的过程中大大折损。

网络IP中多采用高度幻想的“游戏化”设定:过关、打怪、升级的套路和许多还原难度较高的场景,呈现在玄幻剧中都只能是“五毛特效”:花花绿绿的视觉冲击、与场景极不融合的特效、阿宝色滤镜的使用等等。

创作者又急于向大片制作水平“拉平”,号称“好莱坞特效团队”打造的动辄几亿的“巨制”,不仅让西式魔幻在东方玄幻剧中水土不服、满满都是违和感,更让“辣眼睛”成为了改编剧的标签式印象。

在资方、粉丝代表、网站大数据的各方博弈中,即便是经典的原著小说也难逃被“绑架”

面对改编剧种种乱象,人们往往把不满发泄在明星和IP身上。但这二者真是“原罪”式的存在吗?

粉丝经济发展至今,资本看到了偶像作为符号的变现能力,拥有大量拥趸的IP和拥有大量粉丝的“流量”明星就是高收视、高点击率的保证。

一方面,电视剧投资越铺越大,投资方需要快速从影视剧市场攫取利润,自带热度的明星与IP就是投资稳妥的保证;另一方面,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影视作品为能够“突出重围”、获得被选择的资格,握在手里的“流量”才是“王牌”。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明星成为了作品的中心,剧本不再是立项的基础、更不是制片方首要关注,也就少有精心打磨剧本和细节的“良心剧”。

很多改编剧的导演和制片甚至都从未完整看过一遍原著作品,更谈不上去把握小说的精神内核和作品精髓了。而启用所谓“顶级流量”的剧组,有时还要听取“粉丝代表”的意见,为了不损害偶像的人设,其饰演的人物从形象设计到对手戏都要严格把关,有时不惜将情节阉割甚至完全改变。

同时,视频网站也有所谓“网感”的要求,他们通过一些PC端、手机端看剧的数据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神秘的、有网感”的大数据,这些“数据”被称为“网友喜爱看的”,并“指导”着剧本中人物角色的设置和情节的改编。

在资方、粉丝代表、网站大数据的各方博弈中,即便是经典的原著小说也难逃被“绑架”。更不要说“故事不够集数来凑”正越来越成为“按集数卖钱”的片方收回成本、增加点击数据的“捷径”。

电视剧从1990年代的平均10集,到如今的单部剧突破90集大关,20集故事才开端、40集才引出主要矛盾。

有网剧剧情注水而拖沓,甚至同一个场景靠着不同滤镜就可以多次重复出现,短短40分钟的剧情还要带上“上集回顾”、无关紧要的“剧情闪回”和主角冗长的内心独白。

也有网剧将本可作为一个故事单元的小情节,拖成了整部剧的核心剧情,却直接删去了原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折袖,致使剧情的不连贯。

“赚快钱”的资本流入文艺市场、“盈利”成为首要目标,粉丝经济与流量思维应运而生———这些,恐怕才是行业怪象的根源所在。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