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讲坛>正文

潘讯:传统艺术“评弹”不妨携手网络文学

时间:2017-02-27 22:32:25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QQ截图20170227225736.png

记者:你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论及评弹与市民文学很深的渊源,当今IP大火的背景下,评弹是否尝试走IP途径,寻找更多适应当下的故事脚本?

潘讯:我那篇文章的整体观点是,评弹的生命密码之一就是与市民文学携手,从三言二拍到鸳鸯蝴蝶派直到今天的网络文学构成了市民文学的一条脉络,而评弹发展在其重要的两个阶段都是与市民文学崛起紧密结合的,从而获得了较高的文学艺术品位。

我认为评弹面向未来一个重要的探索是携手网络文学,采取IP模式。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经超过3亿,网络文学每日更新文字量达1.5亿,每年新增网络文学作品200万种,这是真正的市民大众文学。《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唐荣耀》等大火的剧目,都是IP产品,评弹也不妨从中寻找自己的脚本。

评弹其实是一门触觉敏感的艺术,当年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刚刚连载,评弹界就将它改编成长篇演出。评弹界应该密切关注当下文化前沿和重要文化事件,比如,2015年,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获茅盾文学奖,好评如潮,改编呼声也此起彼伏。上海大世界为庆祝落成100周年,就约请高博文改编《高博文说繁花》,评弹版《繁花》成为首个改编的舞台作品,这体现了他们对市场和前沿的敏锐的捕捉。

我看过《繁花》,觉得还是很适合评弹改变的:其一,叙事双线,长篇评弹书目都是双线叙事,适合日夜场演出形式;其二,琐碎细腻的市井描写,跟评弹的味道、气质很搭。金宇澄说“写《繁花》,我耳边一直有一位苏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一个人慢慢讲,声音不温不火,不高不低。”很难说这是评弹影响了小说还是小说影响了评弹,我将之看作是传统评弹艺术对当代吴地叙事人刻骨铭心的影响。

潘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评弹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南社研究会副会长,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江苏省紫金文艺评论奖、江苏省曲艺芦花奖等,出版专著《一曲琵琶凄婉绝·徐丽仙传》、《典范苏州·听声·评弹》、《梦入江南烟水路》(评论集),编著《苏州艺术家研究》“金丽生卷”、“邢晏春邢晏芝卷”等。现任职于苏州市委研究室。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